【行政建制】老河口市辖共计一个乡:《袁冲乡》;七个镇:仙人渡镇,张集镇,竹林桥镇,薛集镇,孟楼镇,李楼镇,洪山嘴镇;两个街道办事处:酂阳街道办事处,光化街道办事处。全市共有村委会217个,社区居委会38个,1577个村民小组,184938户。53万人口,1034积(k㎡)
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缘,地理坐标东经110°30至120°00,北纬32°10′—32°38′,东北部与河南省邓州市接壤;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邻;东部,南部毗邻襄阳县;西北部连接丹江口市;西部和西南部以汉水为界与谷城县相望
老河口市位处华北陆台与杨子陆台之间,秦岭地槽东端,武当隆起之东北部。市区西北部因受北面挤压力的作用,使其形成以断裂少,褶皱多的构造形态。其褶皱均为向南倒转之复式褶皱,其地层多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及古生界寒武系地层,其次为新生界地层。汉水中游地区在老岩层上部沉积了较厚的下第三系白垩系砂岩,由于风化侵蚀作用,形成低丘地带,此后又沉积了第四系沉积岩。
老河口市因地处汉江故道而得名,挟蜀汉,扼新邓,枕太和,通秦洛,得舟楫之利,扼四省要冲,素有"襄郧要道,秦楚通衢"之称,享有"天下十八口,数了汉口数河口"之誉。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。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,汉相萧何的封地,北宋文豪欧阳修治邑,《黄河大合唱》词作者,诗人张光年故乡,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此隐居著书,抗战时期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驻节六年之久。
市境古为阴国,因位于荆山之北而得名。治所在今袁冲区古城水库淹没区内。春秋时绝,为楚属地。"鲁昭公十九年(公元前523年)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"。下阴城址在今傅家寨附近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实行郡县制,设酂,阴二县,酂县故城与下阴相近,约在今谷城县固封山北(已没于汉水)。
两汉沿秦制。高祖五年(前202年)封肖何为酂候,"食邑八千户于此"。东汉光武帝封邓禹为酂候,"食邑万户于此"。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魏得荆州,以南阳西为南乡郡,辖八县,酂,阴在内。南乡郡城临汉水,在县境内。
西晋太康十年(289年)十一月,以其地为顺阳王封地,改南乡郡为顺阳郡,辖酂,阴,筑阳三县,郡治设于酂城。西晋永嘉(307-313)中,城没于汉水。
南北朝战争频仍,郡,县设置多有变迁。
唐初置酂州,旋废。改阴城县为阴城镇,入谷城县。
宋以阴城镇建光化军(光化系唐昭宗李晔年号),设乾德县,旋废,后又复设。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,废军,改乾德县为光化县,历明,清,中华民国未再变。
建国后,老河口曾三度设市,市,县并立,1983年市县合并,撤销光化县建置。
Take a Look时 期 | 建置名 | 隶属关系 | 备注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周 | 春秋 | 阴国 | ||
战国 | 阴 | 楚国 | 阴国在春秋时绝,为楚属邑 | |
秦 | 酂县阴县 | 南阳郡 | ||
汉 | 酂县,阴县 | 南阳郡 | ||
魏 | 酂县,阴县,南乡县 | 南乡郡 | ||
晋 | 酂县,阴县,顺阳县 | 顺阳郡 | ||
南 北 朝 |
宋,齐 | 酂县,阴县,南乡县,顺阳县 | 始平郡,广平郡,南乡郡,顺阳郡 | 齐改顺阳郡为枞阳郡 |
梁 | 酂县,阴县,南乡,湖里龙泉,白亭 | 酂城郡,左南乡郡 | ||
西魏 | 酂县,阴城阴县 | 酂城郡,山都郡 | ||
陈,北周 | 阴城,清乡南乡县 | 顺阳郡,南乡郡 | 西晋改南乡郡为秀山郡,北周复名南乡 | |
隋 | 阴城县,酂县,南乡县 | 襄州,淅川 | 大业三年置州置郡,阻城县属襄阳郡。 | |
唐 | 阴城镇 | 襄州 | 贞观八年,阴城县并入谷城县,为阴城镇。 | |
宋 | 光化军乾德县 | 京西南路光化郡 | 乾德二年以阴城镇建为军,析谷城县三乡置乾德县隶军。熙宁5年废军,改乾德县为光化县,隶襄州。元初复为军治,领乾德县 | |
元 | 光化县 | 南阳府襄阳路 | 至元十四年(1277)置县,属南阳府,十九年(1282)属襄阳路。 | |
明 | 光化县 | 襄阳府 | 洪武十年并入谷城县,十三年复置。 | |
清 | 光化县 | 襄阳府 | ||
中华民国 |
光化县 | 襄阳道,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| 1948年,人民革命武装建立光化县爱国民主政府,隶属桐柏区行政公署。 | |
中华人民共和国 |
光化县老河口市 | 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,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,湖北省襄阳专电公署,湖北省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,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,襄樊市 | 1948年9月—1949年9月,1951年8月—1952年8月,1979年11月,老河口由镇三度划为市。1983年11月市县合并为老河口市,撤销光化县建置。 |
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缘,地理坐标东经110°30至120°00,北纬32°10′—32°38′,东北部与河南省邓州市接壤;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邻;东部,南部毗邻襄阳县;西北部连接丹江口市;西部和西南部以汉水为界与谷城县相望。老河口因地处汉江故道口而得名,扼鄂,豫,川,陕四省要冲,素有"襄陨要道,秦楚通衢"之称。东南至省会武汉市418公里,距襄樊市71公里,西至十堰市133公里。版图面积市境东西最宽47公里,南北最长51公里。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